有一次,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,去参加举人的考试。放榜的时候,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名,但仍然是榜上有名,而那位和他一齐去的同乡的儿子,却没有考上。不久,孙山先回到家里,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是否有考取。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,又不便隐瞒,于是,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:“解元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”A20B-3300-0293货源A20B-3300-0293货源A20B-3300-0293货源
解元,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名。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“解元”,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。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:“举人榜上的 后一名是我孙山,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。”
从此,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,把投考校园或参加各种考试,没有被录取,叫做“名落孙山”。
文天祥,字宋瑞,又字履善,号文山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,是南宋末年伟大的抗元民族英雄。同时,文天祥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。在被囚禁期间,他写下了超多诗、词、文章,记录了他的英勇气概。
公元1256年,二十岁的文天祥来到临安(今浙江杭州市)参加进士考试。考试那天,他根据题目,就当时的一系列政治问题,写了一篇长达一万多字的文章,主张改善朝政。他作这篇文章的时候,连草稿也没有打,一动笔就写,洋洋洒洒,从头到尾一口气就写成了。
监试官见了,当即向宋理宗推荐这位贤才。宋理宗看了他的文章,大为赏识,亲自选定他为名。
成语“一挥而就”,常用来比喻写文章才思敏捷,才华横溢。
商朝末年,纣(zhòu)王荒淫(yín)无度,残暴不仁,人民生活十分艰苦。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,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。
渭河一带是诸侯姬(jī)昌的管辖范围,姬昌胸怀大志,很爱惜人才。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,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。他的鱼钩是直的,没有鱼饵,离水面有三尺高。他一边钓一边说:“鱼儿呀,你快点上钩吧!”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,姜子牙只是笑着说:“鱼儿自己会上钩的。”人们嘲笑他,他也不理会。
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,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,就派士兵去请。姜子牙看到是士兵,不但不理睬,还继续钓鱼,嘴里念着:“钓、钓、钓,鱼儿不上钩,虾米来捣乱!”士兵只好回去报告。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,姜子牙望见是大臣,仍然不理睬,嘴里又念着:“钓、钓、钓,大鱼不上钩,小鱼来捣乱!”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。 后,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,亲自拜访姜子牙。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,就答应辅佐(zuǒ)他。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,就封他为太公。
A06B-0318-B074 A06B-6050-K060
A06B-6164-H312
A06B-6164-H333
A16B-1010-0050 A16B-1100-0330/05B
A16B-1200-0800 A16B-1211-0030/03A A16B-1211-0091/07D A16B-1211-0860/04A
A16B-1211-0040/07A A16B-1212-0100 A16B-1212-0210 A16B-1212-0220
A16B-1212-0871 A16B-1212-0901 A16B-1212-0905 A16B-1212-0950
A16B-1310-0380 A16B-1700-0310/01A A16B-2100-0030 A16B-2200-0220
A16B-2200-0221/05A A16B-2200-0250/05C A16B-2200-0252/05C A16B-2200-0350
a16b-2200-0360 A16B-2200-0361 A16B-2200-0371 A16B-2200-0390
A16B-2200-0391 A16B-2200-0431/01A A16B-2200-0450/03B A16B-2200-0950
A16B-2201-0050 A16B-2201-0101 A16B-2201-0101/0103
A16B-2201-0721/04C A16B-2201-0910
A16B-2202-0420 A16B-2202-0421 A16B-2202-0421/06ER17
A16B-2202-0431
A16B-2202-0772 A16B-2202-0840/04B